1974年,張同如在拆除舊房時發(fā)現了紅軍標語,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——
50年來,他悉心守護這15個字
呢子大衣、黑色保暖帽,身前放著烤火爐;滿臉皺紋、雙鬢斑白、眼瞼低垂、雙手不時不由自主地抖動……自春節(jié)前突發(fā)腦出血后,83歲的張同如氣色已大不如前。

1974年,張同如在拆除舊房時發(fā)現了紅軍標語,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——
50年來,他悉心守護這15個字

來源:華龍網-重慶日報2024-03-11

新重慶-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

1974年,張同如在拆除舊房時發(fā)現了紅軍標語,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——</p><p>50年來,他悉心守護這15個字

巫溪通城鎮(zhèn)長紅村83歲的張同如守護紅軍標語50年。通訊員 唐曉洪 攝/視覺重慶

3月6日,海拔近900米的巫溪通城鎮(zhèn)長紅村細雨飄飛,天氣寒冷。

呢子大衣、黑色保暖帽,身前放著烤火爐;滿臉皺紋、雙鬢斑白、眼瞼低垂、雙手不時不由自主地抖動……自春節(jié)前突發(fā)腦出血后,83歲的張同如氣色已大不如前。

斜坐藤椅,有些昏昏欲睡,張同如卻不時努力張開眼望向屋外。偶爾,他還起身走到門口,盯著斜對面的土墻出神。

其實,因腦出血住院期間,張同如也每天掛念著這面土墻,時常念叨著,“我天天守著,墻上的15個字還是掉了3個,剩下的可不能再掉了?!?/p>

是怎樣的15個字,讓老人用50年的光陰來守護?背后又有著怎樣動人心弦的故事?

1932年,紅軍路過此地留下標語

1932年12月15日,紅三軍在賀龍的率領下,穿過秦嶺山區(qū)壩河大山溝,登上重慶、湖北、陜西交界的雞心嶺,成為最早進入川渝的主力紅軍。

進入巫溪境內,紅三軍智取一線天、激戰(zhàn)七蟒峽,取得了紅軍入川第一仗的勝利,國民黨時任巫溪縣長蔣登弟聞訊,嚇得棄城而逃。

隨后,紅三軍穿越神農架原始森林、翻過陰條嶺、攀越蘭英大峽谷……12月18日,紅三軍左右路軍在通城夏布坪會師后前往通城壩。

隊伍經過通城鎮(zhèn)長紅村(原通城鄉(xiāng)大興村)時,夜幕低垂。因山陡路險,不宜夜行,賀龍便決定部隊就地宿營,司令部就設在張家老屋。

當晚,賀龍在張家老屋主持紅三軍司令部會議,研究確定了攻打巫山大昌鎮(zhèn)的作戰(zhàn)計劃。

夜色下,賀龍踱出房門,見門口有土墻,就安排政工人員在墻上寫標語。第二天清晨,紅三軍政治部宣傳科樊哲詳等人在墻上寫下了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“分配土豪的糧食衣服給窮人”等標語,落款“紅三軍政治部,一九三二年冬,紅軍路過此地初次宣傳”。

紅三軍離開多年后,1940年,張同如的父親張道仁緊挨著其中一面土墻加蓋了豬圈,將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這15個字的標語封存在了兩堵墻之間,也封存在了人們的記憶深處。

“我要保護好這15個字,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”

1974年初夏的一個清晨,33歲的張同如無意間揭開了這段塵封的歷史。

“建新房,缺點木料?!碑斈陱埻缢ǖ男路?,正是如今老人的居所,“看著老屋旁邊的豬圈已經破敗廢棄,里頭有些木頭還可以用,就想著拆了豬圈揀些木料出來?!?/p>

說起當年事,老人低垂的眼瞼突然睜開,那一幕如在眼前——拆完左右墻體和屋頂,缺少支撐的豬圈后墻緩緩倒下,待塵埃落定,張同如看清了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15個黑色大字。

土墻,在時光的流轉中斑駁。當年紅三軍寫下的許多標語,或在風吹日曬雨淋中,隨土墻表皮剝落而消失不見,或因人為破壞而損毀。這15個字,卻因封存于兩堵墻之間得以留存。

看著這15個大字,往事一齊涌上張同如的心頭。

“我生在舊社會、長在新中國,曉得舊社會的黑暗和痛苦,曉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……”雖時隔50年,可說起當年發(fā)現標語時的情形,張同如記憶猶新,“看著標語,我就會想起老漢差點被抓壯丁,想起母親帶著我和兄弟到處躲棒老二(土匪)……”

張同如記得,自己8歲那年,鄉(xiāng)里的保甲和“差狗子”(指國民黨狗腿子)商量著要將父親抓壯丁,恰巧被門外經過的母親聽聞。

“走出一段路后,母親就向著屋頭喊著‘新娃子,天都黑完了,你再不走就走不攏屋了’?!薄靶峦拮印笔菑埻绲男∶?,母親的這句話卻并不是喊給張同如聽,“這是媽、老漢約定的暗號,老漢聽了,就從后山翻山跑了,跑到巫山躲了3年?!?/p>

那3年里,母子三人相依為命,“三天兩頭就有棒老二來,他們一來我們就往山上躲,躲完回到屋一看,又被搶空了?!?/p>

饑寒交迫的童年、新中國成立后日益向好的日子,讓張同如對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這句話產生了強烈的共鳴,“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,我就是一個黃泥巴腿桿子,但我曉得這些字有著重要的意義。我要保護好這15個字,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!”

“只要有人來,我就愿意講,講多少遍都要得”

50年彈指一揮間,當年身強力壯的張同如已是耄耋之年。

50年里,張同如為了保護這15個字費盡心思。

“看到屋頂漏雨,我就搭梯子上屋頂壘瓦,怕漏雨淋壞了標語?!蹦贻p時,張同如時常到處找尋瓦片,然后自己爬上老屋屋頂,修繕漏雨的地方?!袄衔菽觐^久了,就怕木頭支不住人掉下來?!睆埻缒赀^七旬后,子女不允許他再上屋頂,“可瓦片已經爛得不成樣了,要全部翻新,怎么辦呢?”

張同如就想著花錢買瓦,再雇人壘瓦?!俺抢镉?位老師,聽說這個事情后,就每人給我捐了100塊錢?!庇辛?00塊錢,張同如買來瓦片,請人將屋頂翻新了一道。

盡管張同如費盡心思守護,可經年累月,15個字中最后的“平而戰(zhàn)”3個字還是因為土墻表皮風化剝落而消失。

“屋頂不漏雨了,可風大雨大的時候,雨水還是會把墻體打濕,那3個字就是這么掉的。”掉了3個字,張同如心痛不已,“想來想去,我就跑到城里買來膠帶,找來竹篾片。用膠帶把竹篾片粘在一起,再把竹篾片蓋在標語上。”

2016年,長紅村黨支部書記范洪俊請人在標語上安置了玻璃罩子進行保護。

如今,標語已被列為巫溪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張家老屋修繕之后成了“紅三軍司令部舊址”陳列館。

陳列館對外開放后,張同如又自愿擔任管理員兼講解員,為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述紅三軍在巫溪的故事,講解標語的豐富內涵,“只要有人來,我就愿意講,講多少遍都要得,我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和義務。”

近年來,通過挖掘紅色資源、修繕紅色舊址、完善配套設施等一系列保護性開發(fā)措施,長紅村已成為巫溪知名紅色旅游景點。每逢周末或節(jié)假日,不少縣內外游客慕名前來,聆聽紅色故事,追憶崢嶸歲月。

通城鎮(zhèn)也根據史實和張同如的講述,集納整理成了解說詞,由鎮(zhèn)村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擔任管理員和解說員來接棒。

“來的人越來越多了,可我卻講不動了?!鼻嘟z已成暮雪,張同如卻依舊放不下那幅標語。只要身體允許,他就會到標語前走走看看,和游客聊上幾句,“雖然掉了3個字,可‘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’這15個字,已經刻在了我心里?!?/p>

無障礙
推薦 | 要聞 重慶 兩江評 | 區(qū)縣 教育 文藝 | 健康 財經 生活 | 問政 汽車 直播 | 政法 視聽 專題 | 鳴家 史家 旅游 | 房產 國企 原創(chuàng) | 應急 信用 新聞發(fā)布
  • 站內
站內
分享
新浪微博

1974年,張同如在拆除舊房時發(fā)現了紅軍標語,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——
50年來,他悉心守護這15個字

2024-03-11 07:21:03 來源:

新重慶-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

1974年,張同如在拆除舊房時發(fā)現了紅軍標語,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——</p><p>50年來,他悉心守護這15個字

巫溪通城鎮(zhèn)長紅村83歲的張同如守護紅軍標語50年。通訊員 唐曉洪 攝/視覺重慶

3月6日,海拔近900米的巫溪通城鎮(zhèn)長紅村細雨飄飛,天氣寒冷。

呢子大衣、黑色保暖帽,身前放著烤火爐;滿臉皺紋、雙鬢斑白、眼瞼低垂、雙手不時不由自主地抖動……自春節(jié)前突發(fā)腦出血后,83歲的張同如氣色已大不如前。

斜坐藤椅,有些昏昏欲睡,張同如卻不時努力張開眼望向屋外。偶爾,他還起身走到門口,盯著斜對面的土墻出神。

其實,因腦出血住院期間,張同如也每天掛念著這面土墻,時常念叨著,“我天天守著,墻上的15個字還是掉了3個,剩下的可不能再掉了?!?/p>

是怎樣的15個字,讓老人用50年的光陰來守護?背后又有著怎樣動人心弦的故事?

1932年,紅軍路過此地留下標語

1932年12月15日,紅三軍在賀龍的率領下,穿過秦嶺山區(qū)壩河大山溝,登上重慶、湖北、陜西交界的雞心嶺,成為最早進入川渝的主力紅軍。

進入巫溪境內,紅三軍智取一線天、激戰(zhàn)七蟒峽,取得了紅軍入川第一仗的勝利,國民黨時任巫溪縣長蔣登弟聞訊,嚇得棄城而逃。

隨后,紅三軍穿越神農架原始森林、翻過陰條嶺、攀越蘭英大峽谷……12月18日,紅三軍左右路軍在通城夏布坪會師后前往通城壩。

隊伍經過通城鎮(zhèn)長紅村(原通城鄉(xiāng)大興村)時,夜幕低垂。因山陡路險,不宜夜行,賀龍便決定部隊就地宿營,司令部就設在張家老屋。

當晚,賀龍在張家老屋主持紅三軍司令部會議,研究確定了攻打巫山大昌鎮(zhèn)的作戰(zhàn)計劃。

夜色下,賀龍踱出房門,見門口有土墻,就安排政工人員在墻上寫標語。第二天清晨,紅三軍政治部宣傳科樊哲詳等人在墻上寫下了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“分配土豪的糧食衣服給窮人”等標語,落款“紅三軍政治部,一九三二年冬,紅軍路過此地初次宣傳”。

紅三軍離開多年后,1940年,張同如的父親張道仁緊挨著其中一面土墻加蓋了豬圈,將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這15個字的標語封存在了兩堵墻之間,也封存在了人們的記憶深處。

“我要保護好這15個字,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”

1974年初夏的一個清晨,33歲的張同如無意間揭開了這段塵封的歷史。

“建新房,缺點木料?!碑斈陱埻缢ǖ男路浚侨缃窭先说木铀?,“看著老屋旁邊的豬圈已經破敗廢棄,里頭有些木頭還可以用,就想著拆了豬圈揀些木料出來?!?/p>

說起當年事,老人低垂的眼瞼突然睜開,那一幕如在眼前——拆完左右墻體和屋頂,缺少支撐的豬圈后墻緩緩倒下,待塵埃落定,張同如看清了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15個黑色大字。

土墻,在時光的流轉中斑駁。當年紅三軍寫下的許多標語,或在風吹日曬雨淋中,隨土墻表皮剝落而消失不見,或因人為破壞而損毀。這15個字,卻因封存于兩堵墻之間得以留存。

看著這15個大字,往事一齊涌上張同如的心頭。

“我生在舊社會、長在新中國,曉得舊社會的黑暗和痛苦,曉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……”雖時隔50年,可說起當年發(fā)現標語時的情形,張同如記憶猶新,“看著標語,我就會想起老漢差點被抓壯丁,想起母親帶著我和兄弟到處躲棒老二(土匪)……”

張同如記得,自己8歲那年,鄉(xiāng)里的保甲和“差狗子”(指國民黨狗腿子)商量著要將父親抓壯丁,恰巧被門外經過的母親聽聞。

“走出一段路后,母親就向著屋頭喊著‘新娃子,天都黑完了,你再不走就走不攏屋了’?!薄靶峦拮印笔菑埻绲男∶赣H的這句話卻并不是喊給張同如聽,“這是媽、老漢約定的暗號,老漢聽了,就從后山翻山跑了,跑到巫山躲了3年?!?/p>

那3年里,母子三人相依為命,“三天兩頭就有棒老二來,他們一來我們就往山上躲,躲完回到屋一看,又被搶空了?!?/p>

饑寒交迫的童年、新中國成立后日益向好的日子,讓張同如對“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”這句話產生了強烈的共鳴,“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,我就是一個黃泥巴腿桿子,但我曉得這些字有著重要的意義。我要保護好這15個字,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!”

“只要有人來,我就愿意講,講多少遍都要得”

50年彈指一揮間,當年身強力壯的張同如已是耄耋之年。

50年里,張同如為了保護這15個字費盡心思。

“看到屋頂漏雨,我就搭梯子上屋頂壘瓦,怕漏雨淋壞了標語?!蹦贻p時,張同如時常到處找尋瓦片,然后自己爬上老屋屋頂,修繕漏雨的地方?!袄衔菽觐^久了,就怕木頭支不住人掉下來?!睆埻缒赀^七旬后,子女不允許他再上屋頂,“可瓦片已經爛得不成樣了,要全部翻新,怎么辦呢?”

張同如就想著花錢買瓦,再雇人壘瓦?!俺抢镉?位老師,聽說這個事情后,就每人給我捐了100塊錢?!庇辛?00塊錢,張同如買來瓦片,請人將屋頂翻新了一道。

盡管張同如費盡心思守護,可經年累月,15個字中最后的“平而戰(zhàn)”3個字還是因為土墻表皮風化剝落而消失。

“屋頂不漏雨了,可風大雨大的時候,雨水還是會把墻體打濕,那3個字就是這么掉的?!钡袅?個字,張同如心痛不已,“想來想去,我就跑到城里買來膠帶,找來竹篾片。用膠帶把竹篾片粘在一起,再把竹篾片蓋在標語上?!?/p>

2016年,長紅村黨支部書記范洪俊請人在標語上安置了玻璃罩子進行保護。

如今,標語已被列為巫溪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張家老屋修繕之后成了“紅三軍司令部舊址”陳列館。

陳列館對外開放后,張同如又自愿擔任管理員兼講解員,為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述紅三軍在巫溪的故事,講解標語的豐富內涵,“只要有人來,我就愿意講,講多少遍都要得,我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和義務?!?/p>

近年來,通過挖掘紅色資源、修繕紅色舊址、完善配套設施等一系列保護性開發(fā)措施,長紅村已成為巫溪知名紅色旅游景點。每逢周末或節(jié)假日,不少縣內外游客慕名前來,聆聽紅色故事,追憶崢嶸歲月。

通城鎮(zhèn)也根據史實和張同如的講述,集納整理成了解說詞,由鎮(zhèn)村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擔任管理員和解說員來接棒。

“來的人越來越多了,可我卻講不動了?!鼻嘟z已成暮雪,張同如卻依舊放不下那幅標語。只要身體允許,他就會到標語前走走看看,和游客聊上幾句,“雖然掉了3個字,可‘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(zhàn)’這15個字,已經刻在了我心里?!?/p>

親愛的用戶,“重慶”客戶端現已正式改版升級為“新重慶”客戶端。為不影響后續(xù)使用,請掃描上方二維碼,及時下載新版本。更優(yōu)質的內容,更便捷的體驗,我們在“新重慶”等你!
看天下
[責任編輯: 杜漩 ]
發(fā)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
精彩視頻
版權聲明:
聯系方式: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咨詢電話:60367951
①重慶日報報業(yè)集團授權華龍網,在互聯網上使用、發(fā)布、交流集團14報1刊的新聞信息。未經本網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慶日報報業(yè)集團任何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華龍網”或“來源:華龍網-重慶XX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②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華龍網”的作品,系由本網自行采編,版權屬華龍網。未經本網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華龍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③ 華龍網及其客戶端標明非華龍網的確定來源或未標注華龍網LOGO、名稱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等稿件均為非原創(chuàng)作品。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華龍網聯系,聯系郵箱:cqnewszbs@163.com。
附:重慶日報報業(yè)集團14報1刊:重慶日報 重慶晚報 重慶晨報 重慶商報 時代信報 新女報 健康人報 重慶法制報 三峽都市報 巴渝都市報 武陵都市報 渝州服務導報 人居周報 都市熱報 今日重慶
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