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閉
翠翠秀山APP
秀山公眾號
【特寫】抗癌廚房里的百味人生
編輯:
來源:華龍網(wǎng)
發(fā)布時間:2018/2/1 10:40:29
字號:


  • 病人家屬在共享廚房里面做飯。 記者 劉嵩 攝


    點火、架鍋、倒油,肉絲在熱油里被迅速翻炒,油煙里騰起陣陣香味。旁邊的燉鍋里,排骨湯咕嘟咕嘟冒著熱氣,再撒上一把蔥花,就可以起鍋了。


    油膩的灶臺邊,保溫桶等待已久,56歲的鄭元麻利地將湯倒進(jìn)去,用力旋緊蓋子,“她這兩天胃口好點了,醫(yī)生說,多喝點湯,有好處?!?


    11點半,鄭元準(zhǔn)時拎起保溫桶出門,有人正拎著附近菜場買的青菜、肉和魚陸續(xù)趕來。


    九個爐子、八只電飯煲,上午10點到晚上7點,這家小廚房的門,向附近重慶腫瘤醫(yī)院的病患家屬敞開。


    78歲的胡能志和老伴一起守在這里,從春天到冬天,看著人們來來去去。


    病患家屬最遠(yuǎn)來自新疆,最近的在主城,病人年紀(jì)最大的八十多,最小的才12歲,“這么小的女娃,也得了癌。后面稀飯都喝不下了,飯吃不下了,人也就不行了……”


    活下去,就要努力吃飯,吃得下,就還有一線希望。見慣生死的胡能志,悟出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。


    一、哪怕能省一塊錢,家屬們也愿意放在治病上





    上午10點到晚上7點,這家小廚房的門,向附近重慶腫瘤醫(yī)院的病患家屬敞開。 記者 劉嵩 攝


    胡能志的廚房是2016年12月開起來的。


    女兒在腫瘤醫(yī)院做護(hù)工,偶然聽到病人說想喝一碗熱熱的湯,而醫(yī)院食堂是定時的,過了點,菜也冷了,在附近小飯店委托加工,費用又不便宜。


    女兒與胡能志商量,能否給病人家屬們提供個地方做飯,適當(dāng)收些錢,也算是給老兩口找點事情做。于是,這間小小的共享廚房就誕生了。


    在胡能志看來,這并不是一門“生意”。


    找熟人在醫(yī)院附近租了一間房子,找人打了一圈灶臺,裝了四五臺抽油煙機(jī),買了電飯煲,拉來一臺冰箱,又買了大立柜。大柜子分成小格,每一格都有編號,給大家儲存物品,然后在門口掛上牌子——共享廚房開張了。


    慢慢有人來問,“聽說這兒可以做飯?”“對頭,一天兩頓,廚具隨便用,12塊錢。”


    靠著病房里的口耳相傳,漸漸的人多了,夏天的時候,來做飯的人最多有十幾個,有時還要排隊。


    “一個月房租800塊,刨去水電氣這些,大概能落個四五百塊錢。我們兩個在這里守起,主要也是為了讓他們有個做飯的去處?!睆N房開了一年多,來來往往,大約有200多戶家庭來到這里做飯。哪怕能省一塊錢,家屬們也愿意放在治病上。


    胡能志有一個筆記本,潦草的字跡記錄著每個格子的租用情況。


    編號后面紅色的叉意味深長,有的是治好了回家去了,家人走之前會來跟胡能志打招呼,面帶喜色。有的沒治好,不吭聲就走了。


    有一個家屬買的肉,放在冰箱里凍了大半年也沒再來,胡能志始終沒扔掉,“萬一人家又來了呢?”


    確實有走了又來的,另一個家屬歡歡喜喜收拾東西回去了,半年后又來了,神色平靜,“復(fù)發(fā)了。”


    二、以前她做給我吃,現(xiàn)在我做給她吃,天經(jīng)地義





    共享廚房里有電飯煲、冰箱和大立柜等物品。 記者 劉嵩 攝


    為什么得病的是我的親人?很多病人家屬都想不明白。


    “想這些有啥用?活下去最重要。”鄭元嘀咕著,穿過狹窄昏暗的樓道,邁下臺階,出門往右,過天橋。他的步子邁得又大又快,我們幾乎跟不上。


    來到病房,鄭元給妻子楊英支起小桌板,舀湯,盛飯。


    湯舀得太滿了,楊英斜了丈夫一眼,“哈板兒(重慶話:傻子)?!?


    “快吃吧?!编嵲灰詾橐猓中⌒牡貑枺皽滩幌??”


    鄭元去年剛學(xué)會做飯,以前他哪里會這個?夫妻倆是四川達(dá)州渠縣雙土鄉(xiāng)人,年輕時經(jīng)人介紹認(rèn)識,也算是自由戀愛了。鄭元頭腦靈活,在村里做點小生意,閑時愛跟朋友們打牌,喝點小酒,日子過得滋潤。


    但是在四年前,一切都被改變了。


    鄭元至今無法忘記拿到妻子檢查結(jié)果的瞬間,看著報告單上的“乳腺癌”三個字,他狠狠地吸了口煙,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,完了。


    這個農(nóng)村家庭里,一場抗癌戰(zhàn)就此拉開序幕。


    2014年底,楊英做了手術(shù),“手術(shù)還算成功”,當(dāng)醫(yī)生走出手術(shù)室拿下口罩說出這句話時,鄭元的心落下了?!斑€好,還好……”也不知喃喃自語了多久,他才反應(yīng)過來去看望虛弱的妻子。


    從那以后,鄭元的生意還做著,不過酒不喝了,牌也不打了,能推的應(yīng)酬都推了,“只想多陪陪她,從前總是忙。”


    本以為日子會這樣安靜而平淡地過下去,可命運總讓人措手不及。


    2017年3月,楊英突然覺得左手疼痛無比,漸漸地手指也不那么靈活了,鄭元心里升出一絲恐懼。6月23日,不安的鄭元同老婆一起,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來到重慶腫瘤醫(yī)院進(jìn)行檢查。


    每個抗癌病人最不愿面對的結(jié)果終于來臨了。癌癥復(fù)發(fā)。就這樣,連衣服都沒帶幾件的夫妻倆被命運匆忙安頓在了腫瘤醫(yī)院外科大樓的22樓6床。


    妻子被化療折磨得胃口驟減,以前最不喜歡進(jìn)廚房的男人開始看美食節(jié)目,還學(xué)會了下載到手機(jī)里邊走路邊看。“以前她做給我吃,現(xiàn)在我做給她吃,天經(jīng)地義?!?


    醫(yī)生囑咐,做化療和放療,飲食是重要的一環(huán),盡量吃得清淡,菜里最好少放雞精味精,要多吃富含營養(yǎng)的食物,使白細(xì)胞上升,才能跟上治療節(jié)奏……鄭元一五一十記了下來。


    “這個湯我只放了鹽和大蒜,都說大蒜抗癌,你多吃點。飯里放了紅薯,有點味道,好吃些。”鄭元念叨著,楊英小口小口地喝著湯。


    讓人犯愁的治療費用,鄭元很少跟妻子提起。之所以選擇在外面煮飯,除了滿足營養(yǎng)和口味,也是為了省錢。


    龍骨12元一斤,藕5元一斤,海帶15元一斤,“一共68塊,夠我和老婆兩天四頓飯的量,是不是比外面劃算很多?”在病房外,鄭元小聲跟我們算賬,透露著生意人的精明。


    如今,除去報銷,治療費用已花了近10萬元,還剩下三十個左右的療程沒做,初步估算還得花5萬左右。去年開始生意沒法做了,女兒們籌來的錢很快就花光了,該借的親戚和朋友都借遍了,下一步怎么辦?鄭元還沒想好。不過值得高興的是,妻子的手通過幾個化療的療程,已經(jīng)逐漸消腫,飯量也慢慢變好了,這對鄭元來說,就是天大的好消息。


    三、她還這么年輕,大把的好日子在后面等著,怎么可能?





    大柜子分成小格,每一格都有編號,給大家儲存物品。記者 劉嵩 攝


    胡能志覺得,倘若錢花了,命保住了,也算值得。但命運不會眷顧所有人,更多的是大把的錢花下去,最后人也沒了。看多了悲歡離合,胡老漢打心底里覺得,自己家雖然不富裕,但一家人身體健健康康,已經(jīng)足夠幸福了。


    廚房一角有一輛嶄新的輪椅,是一個二十多歲患了肺癌的病人家屬買的,發(fā)現(xiàn)病情時已是晚期,治了兩三個月后,還是惡化了。那天,家屬把輪椅送給了胡老漢在醫(yī)院做護(hù)工的女兒,神情悲痛,“你們拿去吧,隨便送給誰也好。我們治不好了,準(zhǔn)備抬回去了,這是命啊?!?


    來自巫溪上磺鎮(zhèn)的張麗卻不信命。


    10點剛到,張麗就提著一條白鰱魚來了。魚已在菜市場被小販處理好,張麗嫻熟地將鍋燒熱,倒入菜籽油,再放入豬油——張麗堅信,放兩種油熬出來的魚湯更鮮美,在做飯這回事上,似乎每個媽媽都有一套自己的秘訣,“女兒最愛吃我做的魚湯,嫁人后就給她做得少了,沒想到現(xiàn)在又……”張麗嘴角扯出一絲笑,又沉默了。


    她的女兒葉蘭歡還不滿三十歲,原本擁有一個和美的小家庭,和女婿一起在深圳打工,8歲的大兒子和4歲的小兒子由親家照看。


    女兒是去年在深圳查出得了宮頸癌。聽到這個壞消息時,張麗根本不信,“她還這么年輕,大把的好日子在后面等著,怎么可能?”


    再不甘心,也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。從未出過遠(yuǎn)門的張麗咬著牙,帶著女兒來重慶主城求醫(yī)。她們是從另一家醫(yī)院轉(zhuǎn)到腫瘤醫(yī)院的,其實張麗心里也清楚,但凡轉(zhuǎn)到這個醫(yī)院的,情況都不是很好,但這不能打消一家人的決心?!安还茉鯓?,我們都要治?!?


    做完檢查,張麗帶著女兒在醫(yī)院附近吃了碗面,“太貴了,味道也不好?!睆堺惥蛯に贾乙惶幾鲲埖牡胤?,給女兒燉點湯水補(bǔ)補(bǔ)。一路打聽著,她找到了這間小廚房。


    濃白的魚湯熬好后,張麗將飯盛好,準(zhǔn)備去醫(yī)院送飯。


    由于醫(yī)院床位緊張,葉蘭歡被安排在六樓的走廊上,此時的她正在和老公視頻聊天,笑得很燦爛,似乎一掃病房里的陰霾,看見母親提著飯菜過來,她跟老公道了再見就掛掉了。


    “又視頻了?”“是啊,媽,他這會在休息?!?


    母女倆話著家常,張麗讓女兒趕緊趁熱喝湯,她乖巧地接過碗,開始喝起來,“我兒子也喜歡喝魚湯。”葉蘭歡突然有些失神。


    提到兒子,她有點喝不下了,掏出羽絨外套里的手機(jī),點進(jìn)了QQ空間,像天下所有的媽媽一樣,向我們曬起了自己的娃,“你看,這是去年過年我們一家四口的全家福,小家伙飯量好,長得好,大兒子最近不怎么愛吃飯,我老公就要假裝兇他……”


    一頓飯食不知味,張麗收拾好飯盒,輕聲說,“我們就是在和閻王爺搶命。”才入院沒幾天,已經(jīng)聽到某某床的誰“走”了,某某床剛住進(jìn)一個7歲的小女孩,情況不好,“每次心都會揪起來,只盼閻王爺找的永遠(yuǎn)不是我姑娘?!?


    一周后,我們再次見到葉蘭歡時,她躺在床上,臉色蠟黃,笑容勉強(qiáng),完全失去了上次的神采?!斑@才剛開始呢?!睆堺愓驹谝慌脏哉Z。隔壁床的老人做了一次化療后因忍不了痛苦,央求醫(yī)生將下一個療程推遲。


    離開醫(yī)院時,張麗跟我們聊起了前一晚女兒的囊腫切除手術(shù),似乎傾述能讓她緩解自己的焦慮。


    3個小時的手術(shù),對守在門外的張麗來說,每分鐘都是煎熬。她緊緊盯著門,來回在走廊上踱步,隔幾分鐘就要把耳朵貼在手術(shù)室門上,聽聽里面的聲響,后來又到樓下家屬等候區(qū)聽廣播,等到手術(shù)結(jié)束時,她的手腳都是冰冷的。醫(yī)生說手術(shù)還算順利,繼續(xù)住院觀察,張麗終于舒了口氣。


    “還要住多久的院?之后還會有手術(shù)安排嗎?多久才能正常進(jìn)食?”一連串問題涌到了張麗的喉嚨口,可是看到醫(yī)生疲憊的臉,她又咽下了?!奥犝f那天一共有41臺手術(shù),我女兒正好是最后一臺,我雖然腦子笨沒讀過書,也不想給醫(yī)生添麻煩?!睆堺悋@了口氣。


    女兒剛做完手術(shù)沒法進(jìn)食,加上臨近春節(jié),肉菜都在漲價,張麗也歇了做飯的心思。一想到昨晚手術(shù)前醫(yī)生問要不要鎮(zhèn)痛泵緩解疼痛時,女兒一口拒絕,只因要多花600元,張麗就覺得心酸,她擦擦眼角,“日子還長著呢,每分錢都要精打細(xì)算,多節(jié)約一點,就是她的救命錢?!?


    和我們告別時,張麗突然拍了下腦門,從兜里摸出12塊錢,托記者交給胡爺爺,“手術(shù)前做了頓飯,忘了給錢。你幫我給胡大爺說,等醫(yī)生說她能吃東西了,我再去熬魚湯?!?


    四、兒子一天不成家,她也一天不能撒手而去





    病人家屬在附近的超市購買了菜,來到共享廚房做飯。 記者 劉嵩攝


    一年來,很多病人家屬都跟胡能志成了朋友?!斑€有人托我給她兒子找對象哩?!焙苤靖袊@道。


    托胡能志找兒媳的,是55歲的劉鳳。在胡能志眼里,劉鳳是個苦命人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因為來這做飯的絕大部分是病人家屬,可劉鳳不同,她自己就是一名癌癥患者,宮頸癌三期。


    她是去年12月來的,戴著毛線帽,氣色不好,走路也很慢。她一個人做飯、熬藥,做得最多的是炒胡蘿卜。


    熱鍋里倒下冷油,油開始冒煙了,扔下幾顆干辣椒,隨即倒下菜板上的胡蘿卜片,瞬間,一道普通的素菜,也散發(fā)出誘人的香氣。


    辣的她不能吃,這是給兒子做的。胡蘿卜最近打折,原來兩塊九一斤,最近才一塊五,又有維生素,兒子經(jīng)常耍手機(jī),眼睛不好,聽人說,多吃點維生素對視力好。劉鳳囤了好幾斤胡蘿卜,準(zhǔn)備慢慢吃。


    偶爾她也會做鯽魚湯,“鯽魚不貴,也要適當(dāng)補(bǔ)充營養(yǎng)?!痹趺窗彦X用在“刀刃”上,是家庭主婦的必修課,劉鳳顯然很合格。


    劉鳳是廣安鄰水人,2014年左右隨丈夫和兒子去廣州打工。三年前,兒子聽說鄰居做服裝生意賺了200多萬,一時心癢癢,便辭去了電子廠技術(shù)部門的工作,找家里要錢投資,想著賺一筆。


    結(jié)果事與愿違,由于沒經(jīng)驗,投下去的近30萬元全部打了水漂。雪上加霜,劉鳳又被查出癌癥,一家人商量了幾夜,最后決定丈夫一個人留在廣州打工掙醫(yī)療費,兒子則陪她到重慶治病。


    說是陪她治病,劉鳳反過來還要照顧兒子,兒子不會做飯,生意失敗心情也不好,平常就是在醫(yī)院耍手機(jī),或者去網(wǎng)吧上網(wǎng)。


    “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……”胡能志撇撇嘴,有些不平,劉鳳忙說,“也怪我們,從小把他慣壞了,啥也不會,人又不聰明,不懂得人情世故,生意也做不好。”兒子34歲了還未成家,也是她的一塊心病,她拉著胡能志念叨,“如果有合適的對象,千萬幫忙留意。他以后找個工作,穩(wěn)穩(wěn)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厣习?,還是能養(yǎng)家糊口的?!?


    只有這一個兒子,不疼他能怎么辦呢?得了這個病,只有慢慢治,兒子一天不成家,她也一天不能撒手而去。


    劉鳳想得很開,興許,她還能熬到抱孫子的那一天呢?


    五、年紀(jì)大了,確實也守不動了





    病人家屬正在共享廚房的灶上煲湯。 記者 劉嵩 攝


    抱上孫子,是支撐劉鳳活下去的愿望。


    胡能志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,六個孫子,算得上是兒孫滿堂,“跟她比,我們很知足了?!?


    事實上,兒女們看他們老兩口年紀(jì)大了,也開始發(fā)話,讓他們別再守著這個廚房了。


    “年紀(jì)大了,確實也守不動了,今年春節(jié)前,可能就要把房子退了?!焙苤经h(huán)顧著屋內(nèi)的家什,帶著一絲不舍。不過讓他略為安心的是,附近像他這樣能借火做飯的還有好幾家,都藏在小巷里。





    病人家屬正在制作抄手的肉餡。阿姨說,女兒最愛吃自己親手做的抄手。 記者 劉嵩 攝。


    按照他指點的方向,我們沿著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,爬坡上坎,穿行過一片老住宅區(qū)。隔著老遠(yuǎn),就聽到一片叮叮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腻佂肫芭杞豁憳贰K奈鍌€人簇?fù)碓谝粋€半露天的廚房里,嗆人的油煙中,正在做飯的人手里不停,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,“是來做飯的嗎?老板不在,你直接買了來做,完了再給錢。”


    有人匆匆拎著保溫桶跟我們擦肩而過,想必記掛著病房里那等著吃飯的人。


   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

    四方食事,不過一碗人間煙火。家常味道,藏著人們對生的眷戀。


    首席記者佘振芳 記者 馮司宇 攝影 劉嵩


    實習(xí)生鄧琳弋對本文亦有貢獻(xiàn)


    (應(yīng)受訪對象要求,文中張麗和葉蘭歡為化名)

相關(guān)文章
網(wǎng)友評論
共有 訪客發(fā)表了評論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