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(qū)縣故事薈|江山紅葉醉 巫山云雨飛【快來為巫山點贊】

07-08 15:13/上游新聞 張瀚祥

1.jpg

浩蕩長江穿越巫山山脈,孕育出中華版圖腹心區(qū)域的壯美三峽。

三峽之腹心,在巫山;重慶的東大門,是巫山。

巴楚文化、神女文化衍生交融,巫咸、巫姑等十巫集于此,演繹上古有關巫的神話。

無論是200萬年前,龍骨坡巫山人在此生息繁衍;還是6000年前,以新石器為代表的大溪文化由此發(fā)軔;亦或2000多年來,李白、杜甫、元稹等歷代詩文大家吟詠巫山風物,都滋養(yǎng)了這塊山水厚重的文化血脈。

  “巫山人”左側下牙床.jpg

“巫山人”左側下牙床

龍骨坡 一個山寨的傳奇

1984年7月,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來到巫山,進行科學考古。經過多番努力,黃萬波得知,當地一個叫牟之富的赤腳醫(yī)生,長期在龍骨坡上挖掘龍骨當中藥。黃萬波和隊員們隨牟之富來到了這個叫龍骨坡的地方,放眼望去,滿地皆是遠古化石的碎片。

1985年秋,經批準,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、重慶自然博物館、萬縣博物館及巫山縣文物管理所正式組建長江三峽考古隊,并于當年10月4日正式發(fā)掘。

第十天,考古隊發(fā)現了一段左側下牙床,從牙面磨蝕程度就可以看出來自老年女性個體。一年后,一顆兒童的上內側門齒又被發(fā)現。這個重要的發(fā)現,填補了我國早期人類化石的空白,迅速在世界考古界引起轟動。

1995年,國內外專家將龍骨坡人定名為“直立人巫山亞種”,稱之為“巫山人”?!拔咨饺恕本嘟窦s201-204萬年,比元謀人早20多萬年。1996年,龍骨坡遺址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目前,龍骨坡遺址正在進行危巖加固和建保護棚等預防性措施,將展開持續(xù)發(fā)掘,打造巫山龍骨坡遺址公園,申報世界文化遺產。

大溪文化遺址發(fā)掘現場.jpg

大溪文化遺址發(fā)掘現場

大溪 一處聚落的探秘

除了龍骨坡,巫山的大溪也在講述著早期人類繁衍生息的故事。

早在1925年前后,美國人納爾遜于長江三峽沿岸,發(fā)現了一些新石器時代遺址,其中就包括大溪遺址。

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,考古界逐漸把以重慶市巫山縣大溪遺址為代表、距今6500-5300年的人類遺存統(tǒng)稱作“大溪文化”。

大溪文化,西起瞿塘峽東口,東到武漢一帶,南達洞庭湖周圍,北抵荊山和大洪山南麓,橫跨湘、鄂、渝等地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巫山縣大溪遺址和巫山縣大水田遺址。

大溪先民的陶器制作技術純熟,流行“外紅內黑”,器物特征鮮明,除常見的紅陶、灰陶之外,還有代表新石器時代特殊制陶術的黑陶、白陶,器類涉及炊煮、飲食、盥洗、儲存等多種用途。

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,2001年,重慶考古所對大溪遺址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搶救性發(fā)掘,出土珍貴文物1700余件,收藏在巫山博物館,向游客開放,默默講述著幾千年前的故事……

神女峰云雨.jpg

神女峰云雨

神女峰 一塊石頭的癡情

距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巫峽北岸,一座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,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,世人稱她“巫山神女”。

在巫山,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神女峰的故事:很久以前,神女瑤姬化為凡間女子,與漁村孤兒江生結為夫妻。為了讓瑤姬過上好日子,江生和漁村中的其他男子一樣早出晚歸外出捕魚。不幸的是,某天江上突起狂風暴雨,村中漁民陸續(xù)回家了,唯獨江生不見蹤影。從此,瑤姬就站在江邊最高的峰頂眺望等候,一天一天,一月一月,一年一年,最終佇立成石。

于是,元稹在悼念亡妻時會遙想神女峰,寫下“曾經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云”的千古佳句。

劉禹錫《巫山神女廟》這樣描寫:“巫山十二郁蒼蒼,片石亭亭號女郎?!?/p>

凝望神女的舒婷則發(fā)出了另一種感嘆:“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,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……”

如今,巫山已建成4A級神女景區(qū),打通了南北旅游環(huán)線,建成神女觀光步道、神女天梯、神女索道,吸引全國各地青年男女在神女峰下追尋屬于自己的愛情……

小三峽獼猴.jpg

小三峽獼猴

小三峽 一聲猿啼的輪回

在巫山江北,巫山小三峽5A級景區(qū)里有一群3000多只活蹦亂跳的獼猴,再現著李白“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”的美妙意境。

然而上世紀80年代前,巫山大寧河小三峽尚屬窮鄉(xiāng)僻壤。當地村民要把“生米”做成“熟飯”,沒有錢買煤炭,唯一的辦法,就是進峽砍伐柴禾。天長日久,峽谷植被遭到破壞,兩岸猴去無蹤。

上世紀80年代初,小三峽被開發(fā)成為旅游景區(qū)。沒有豐厚的植被、沒有悅耳的猿聲,無疑是最大的缺陷。

為此,巫山林業(yè)部門專門聘請28個護林員,對植被進行管護,并給當地村民發(fā)放煤炭補貼,讓他們改變生活方式不再上山砍柴。

植被恢復了,猴子回來了。這些年來,老猴生小猴,小猴長大了又生小猴……又經過多年的繁衍和保護,小三峽獼猴由少到多,終于成群,成為當地獨特的風景。

肚子吃飽了,猴兒變乖了。每當游船經過,這些頑皮的家伙總會在峽谷兩岸的“天然舞臺”上躥下跳,表演他們與生俱來的攀巖絕技秋千雜耍向游客炫酷,引得滿船驚呼滿峽歡笑……

巫山人經過不懈努力,恢復了生態(tài),重現了猿聲。

巫山紅葉.jpg

巫山紅葉

紅葉 一座城市的品格

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部經典電影《等到滿山紅葉時》,說的就是巫山紅葉。

如今,三峽庫區(qū)蓄水后,江、山、紅葉三位一體,展現出高峽平湖與漫山紅葉交相輝映的壯麗新景觀。

紅葉,是新三峽催生的新景點,也是激活巫山冬季旅游的新名片。為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(fā)展,讓冬季的長江三峽實現旅游淡季向“暖冬”的華麗轉身,巫山大力發(fā)展“紅葉經濟”,打出一套漂亮的“組合拳”:

吃好紅葉飯——通過景區(qū)建設和營運吸納就業(yè)、旅游產品開發(fā)和旅游服務業(yè)帶動創(chuàng)業(yè)5萬余人,讓老百姓在家門口開辦農家樂,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,全縣10%以上的人吃上旅游飯,帶動7000余人實現穩(wěn)定脫貧,日子紅火起來;

拍好紅葉片——巫山正在籌拍電影《又到滿山紅葉時》、電視劇《神女傳奇》;

辦好紅葉節(jié)——在重慶宣傳集團的幫扶下,巫山已連續(xù)舉辦了12屆中國·重慶長江三峽(巫山)國際紅葉節(jié)和3屆神女杯藝術電影周,累計接待游客4000萬人次,巫山紅葉已成為“文化扶貧”的經典案例,也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。

待到紅葉時,相聚巫山畫里游;神女峰下,我是你的一枚紅葉……

上游新聞記者 張瀚祥

【活動介紹】

為深入挖掘巴渝優(yōu)秀歷史文化資源和精神內涵,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,促進文旅融合,從2019年3月25日起,全市區(qū)縣“曬文化?曬風景”大型文旅推介活動正式啟動。

1.png

此次活動分為“書記曬文旅”專題宣傳、“區(qū)縣故事薈”專題報道和“炫彩60秒”區(qū)縣文化旅游微視頻大賽三大主要活動,每周一、周四各推出一個區(qū)縣,每個區(qū)縣的宣傳周期為3天,持續(xù)至今年8月中旬結束。

【如何點贊】

第一步:下載上游新聞客戶端

2.png

第二步:打開客戶端,點擊右上角用戶圖標,用手機號注冊上游新聞用戶(已注冊用戶可跳過此步驟)

第三步:通過上游新聞“頭條”或“活動”欄目進入活動頁面,為你喜愛的區(qū)縣點贊。

3.png

【免責聲明】上游新聞客戶端未標有“來源:上游新聞-重慶晨報”或“上游新聞LOGO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與上游新聞聯系。
舉報
[ 編輯:陳艷琦 ]
分享到

熱門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