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科技新聞網2月15日訊(徐柒柒) 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的首份《世界聽力報告》中指出,聽力損失影響著全球超15 億人。聽力損失主要是因為內耳中的毛細胞受損,而人類的毛細胞是無法再生的,但一些動物的聽覺毛細胞卻可以再生。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小鼠研究,揭示了哺乳動物聽覺毛細胞的再生機制。在不久的將來,聽力損失或可逆轉。

聽力損失被分為輕度、中度、中重度、重度、極重度和全聾6個等級,又有傳導性聽力損失、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、混合性聽力損失3類。一旦出現聽力損失,應及時治療,以防情況惡化。

一般來說,人類的耳朵中共有15000個左右的聽覺毛細胞,包括內毛細胞和外毛細胞。其中,外毛細胞會放大聲音振動,使我們能夠聽到微弱的聲音,更好地感知人類語言中的各種頻率,而內毛細胞則會將聲波轉化為神經信號,并將其傳輸到大腦。這些毛細胞一旦死亡就無法再生。

幾年前科學家們發(fā)現了一種能激活耳蝸內毛細胞再生的活性基因表達——ERBB2。之后,科學家們對小鼠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,并且對具有ERBB2信號傳導的細胞和缺乏這種信號傳導的類似細胞做了對比。他們發(fā)現,ERBB2能夠啟動多種蛋白質的表達,并促進干細胞樣的發(fā)育,其中就包括耳蝸細胞中的蛋白質。

這一發(fā)現說明,再生不只局限于發(fā)育的早期階段,科學家們希望這一新的發(fā)現可以推動成年人的再生。為此科學家們將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,確定其是否可以幫助人類恢復受損的聽力。

來源: 中國科技新聞網